科技產業園區設置與管理
文 / 黃國峰
一、緣起
「科技產業園區設置管理條例」於109年12月30號三讀通過將「加工出口區管理處」改為產業園區管理局(簡稱園管局),這一個動作也就是直接宣告,使用了55年歷史的「加工出口區」這個名詞正式的成為產業的歷史名詞。產業園區管理區的修正,也代表著產業群聚的特性與未來,迎來另一新的時代。
二、產業園區管理局產業區域分布
園加工區管理處所轄館的中高屏10個區,總面積530.3公頃,更名後仍由產業園區管理區管理。楠梓科技產業園區主打半導體封裝及測試產業,前鎮科技產業園區專注於IC封測和光電產業,成功物流園區主要從事物流,潭子科技產業園區則以光學及電子產業為主,屏東科技產業園區聚焦高質化金屬馬達相關產業,台中軟體園區集中於資訊服務和電子商務等。
工業局所屬的工業區,北中南共62區合併由產業園區管理局管制。這一變革旨在重新融合產業群聚資源,創造台灣產業的新紀元。
產業園區內主要以製造業為主,設廠的公司總數達7450家,前五大行業為金屬製品製造、機械設備製造、塑膠製品製造、食品製造及基本金屬製造業,佔總家數的50%以上。台中產業園區、安平工業區、彰濱工業區、中壢工業區、大發工業區是設廠家數最多的五個工業區。
如果從設廠家數來看的話以台中產業園區739家最多,南區的安平工業區640家居次,中區彰濱工業區450五家排第三,北區中壢工業區449家,南區大發工業區389家,這五個工業區的性質也都是屬於綜合性的工業區,從設廠的總家數來看的話,大部分的廠商,都落在這五個工業區,總家數佔比例約35.84%。
三、10+62是傳產與科技的融合
原來的加工區所暇館的產業聚落有九大群組,包含半導體封裝測試產業、IC封測、光電產業、物流產業、光電及電子產業、面板光電關聯產業、水處理、資訊軟體、資訊通訊服務等。
而原來62個工業區所轄館的產業,有12個產業分類其中包含食品製造業、飲料製造、煙草製造、紡織業、成衣服飾、皮革毛皮製品、紙漿紙製品、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石油及煤製品、化學材料製造、化學製品等12個產業分類,而這些產業與產業群聚的融合,資源與平台的建構是一個未來需要重視的課題,而中衛體系的運作,正式體現融合推動這樣一個資源平台的重要方式。(圖3傳產與科技資源融合平台矩陣示意圖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圖3︰傳產與科技資源融合平台矩陣示意圖(資料來源︰中衛發展中心)
科技產業園區管理局未來,由於產業聚落的融合,使得產業的視角更具多元性,產業之間的供應鏈互補群聚的效應的提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四、科技園區管理局未來的挑戰
在這一個課題上面,園區管理局收編工業區的管理,從管理跨幅來說,是暴增10倍以上,而園區管理局的組織變化與調整,也針對這一個情況來進行調整,但是如果能夠再搭配中衛發展中心在永續力、 體系力,數位力的發展主軸,推動園區廠商供應鏈任性的提升,預期也能夠發揮綜合效益提升產業聚落的能力,期待未來能有更緊密的合作,以提升產業園區廠商供應鏈韌性,創造產業園區更寬廣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