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性供應鏈:組織經營篇

定義與概論
好實力學院

好實力學院

2024年6月25日 上午 4:42

經營體質強化

作者 / 樊秉鑫

在過去工業時代的全球化競爭態勢下,「世界是平的」已廣為企業所接受。因此企業如何運用運籌管理、專業分工以創造組織的利益最大化成為了全球供應鏈的發展趨勢。現今,在歷經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風暴、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乃至於近期的中美貿易戰爭、新冠肺炎全球肆虐以及烏俄戰爭衝擊,所有的產業也都感受到這股「不是最卓越企業,就將成為歷史一頁」的龐大壓力。因此在今日全球經濟緊密連結的態勢下,傳統的穩定管理模式正面臨外部混亂的壓力與動盪的變化挑戰,企業領導者需快速辨識風險、強化組織調整能力以建立一套具備高度韌性的方法來管理日益複雜的供應鏈體系。
學者Fiksel(2007)指出,透過歷史的探究,85%的企業在經營上至少經歷過一次主要的斷鏈。也由於這樣的狀態,企業打造韌性供應鏈將是經營上的重要課題。何謂「韌性供應鏈」?在許多單位都有對其做出定義,彙整如下表:


韌性供應鏈定義整理表

韌性供應鏈定義

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 Mckinsey & Company)

供應鏈從困難中快速恢復的能力

哈佛商業評論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供應鏈在變動的情勢中,吸收和承受壓力,恢復關鍵功能與成長茁壯的能力

英國標準協會

(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

供應鏈的韌性並非用來衡量企業的樂觀程度,而是展現出組織在遇到衝擊性事件時適應、回應與從中恢復的能力

SAP Insight

遭受抵抗及復原的能力。進一步來說,供應鏈韌性指的是有能力抵抗或避免供應鏈斷鏈的衝擊,並迅速從供應鏈斷鏈中恢復的能力


透過整理不難發現,韌性供應鏈談的主要內容在於組織在劇烈變動的環境下,有能力避免因供應鏈斷鏈的風險;若因環境衝擊而導致斷鏈,擁有高韌性供應鏈也能快速從斷鏈危機中復原,甚至於持續成長。
然而如何辨識組織在供應鏈是否具備韌性?:Pettit et al.(2010)提出韌性由兩大構面所組成,包含脆弱性(企業易受斷鏈的程度)&能力(企業能預期並克服斷鏈的程度)。

以二維象限(如圖所示)來看,若企業沒有足夠的能力,會讓企業面臨脆弱性,並讓企業暴露在風險中(右下角),若企業過度投資在沒必要的能力上,會使企業獲利降低。 圖中綠色區塊即為最適韌性區間: 在不降低獲利下減緩供應鏈風險。因此組織應朝向最適性區域來發展以取得平衡。其中脆弱性共分為7大要素:動盪性、蓄意的威脅、外部壓力、資源限制、靈敏度、供應商/客戶斷鏈、連結性。能力共有14項要素:採購的靈活度、履行訂單的靈活度、生產能力、效率、可視化、適應性、預期性、復原性、分散性、協同合作、組織、市場定位、安全性、財務韌性。組織需靈活運用評估工具,不斷的從事組織學習與變革,讓企業能夠達到「精益求精,不止於至善」,追求真正的永續卓越經營。

參考文獻
Pettit, T. J., Fiksel J. and Croxton K. L.(2010), “Ensuring supply chain resilience: Development of a conceptual framework,”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34(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