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糖產業的趨勢
文 / 陳建志
當人們產生飢餓、心情煩悶時,來個具有甜味之飲品、食物等,心情瞬間彷彿回到靜謐的時光、滿足的愉悅。
甜味確實會甜在內心,主要是刺激大腦釋放出血清素、多巴銨,此兩項神經傳遞物質會讓人有愉悅、感覺幸福的效果,也許就是為何多數人都無法於下午時光、沉悶時刻,來抗拒甜食。但或許也不知道,糖可能是下一個因為環境負擔而被要求減少生產的食品,原因在製糖的主要作物來源甘蔗、甜菜,此兩者皆為水資源、土地密集之作物,而甘蔗更是全球產量最大的農作物。利用甘蔗產出1公斤的糖,需要消耗1782公升的水,幾乎等於一個人兩年的飲水量,用甜菜產出1公斤的糖,則需要使用920公升的水。不僅水資源耗費更是環境負擔來源之一。
製糖工業廢水是以甜菜或甘蔗爲原料製糖過程中排出的廢水。 主要來自製糖生產過程和製糖副產品綜合利用過程,其廢水中一般主要以含有有機物和糖分,導致COD、BOD 上升,廢水色度深、是由於含氮、磷、鉀等元素含量高所導致,其中主要來自製糖過程,斜槽廢水、榨糖廢水、蒸餾廢水、地面沖洗水等。而一般工廠採用直流供水或部分循環供水方式,不僅造成水資源極大浪費,同時向環境排放大量的有機汙染物和廢水,對當地水資源環境造成嚴重汙染。
過去人們只重視取代一般傳統糖甜味劑的安全性備受關注,卻太少人關心製糖的環境問題。直到近年在許多環保團體開始關注環境與氣候問題的情況下,開始注意到製糖所產生之環境永續問題,認為種植像甘蔗這類會對環境帶來負擔的製糖植物將越來越不可行。消費大眾繼在意糖對於健康議題後,似乎更在乎永續性。為了繼續享受甜味,在環保意識興起下,有些「嗜糖者」則轉向食用「代糖」,因此目前產業應用上對於代糖的需求提升,但代糖來源又區分:天然甜味劑與人工代糖,隨著人工代糖的各種健康疑慮出現,消費者更傾向選擇天然代糖,甜菊糖、椰子糖都是目前許多食品加工業所選用的天然甜味劑。
天然甜味劑來源有甜菊糖(Stevia)、羅漢果苷(Mongroside)及糖醇類,像是赤藻糖醇(Erythritol)、山梨糖醇(Sorbitol)、木糖醇(Xylitol)、麥芽糖醇(Maltitol)等,要找到一種在味道上完全取代糖、價錢便宜,又像蔗糖一樣成分的單一天然代糖基本上是不可能,也因成本因素導致食品業者普遍還是以蔗糖作為加工原料。然而科學家也積極替食品業者找尋相關替代方法,例如英國薩里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甜菊葉提取的糖,是天然的甜味劑來源,甜菊似乎未來可以成為蔗糖、甜菜糖的替代品,以環境永續面來檢視,其提取的菊糖苷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只有生產一般糖的10%,從生產到製糖所產生的碳足跡也遠低於傳統製糖業,是有益於環境永續。從健康面來看,其不像蔗糖在食用後有造成蛀牙、肥胖或糖尿病等健康風險。但甜菊對於人體健康之影響,未來有賴相關進一步研究探討。
吃糖既然會對環境帶來負擔,如果以兼顧環境與健康為前提,社會大眾或食品加工業者,對於常使用之原料其使用量與食用量,如何選擇合適之替代品,以應用於不同的產品開發,以降低生產帶來環境負擔,是未來必須共同努力之目標。
參考資料
-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5616584361,2023年3月28
- 《科學發展》2006年1月,397期,34 ~ 39頁
- 賴孟利、陳怡文、鄭佩真、陳麗婷,〈2022年1月19日,全球食品潔淨高值發展趨勢動向〉